五菱,这个紧跟消费者需求的汽车品牌,在进入电气化时代后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宏光MINIEV的火爆出圈,到如今五菱缤果PLUS的推出,五菱一直在不断扩展自己的车型阵容,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今天,我有幸试驾了这款备受瞩目的新车,接下来,我将以专业的角度和实际的试驾感受,为大家解读一下这款车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五菱缤果PLUS的外观设计。作为五菱家族的一员,缤果PLUS在外观上延续了家族的一贯风格,但又在细节处进行了升级和优化。前脸部分,封闭式的中网型面得到了保留,但内凹化的处理加上两侧C型的导流槽结构,使得整个前脸看起来更加运动化。大灯贴合着机盖两侧的隆起略向两侧上扬,内部集成了LED大灯与日行灯带,不仅提升了照明效果,也增强了车辆的辨识度。前唇区域则为梯形轮廓的格栅加底部护板的设计,配上五菱的银标LOGO,使得整台车有了新势力品牌年轻运动的属性。

在侧面设计上,五菱缤果PLUS同样下足了功夫。车柱和车顶区域都进行了熏黑涂装,营造出悬浮式的车顶观感。车顶线条从B柱末端开始下溜,与上翘的镀铬下窗线形成逐步汇聚的视觉感,使得车身侧面看起来更加动感。车身则采用上下平行的平直折角线条勾勒,略微内凹化的车门也让整车腰身保持紧致。车尾的设计则相对简约,尾窗上方加入了外凸的扰流板结构,下压式的设计提升了车顶空气动力表现。尾灯则为楔形轮廓,内部环状的灯带加上熏黑的灯腔让点亮效果较为惊艳。车底区域微微外扩,并增加了黑色组件包覆,我个人较为喜欢传统排气区域的扩散器饰件设计,让整车看起来都保持了年轻运动化风格。
进入车内,五菱缤果PLUS的内饰设计同样令人眼前一亮。中控台整体采用了双色拼接的面料包覆,使得整个内饰看起来更加时尚。中间利用内凹式的设计形成了隔断效果,不仅提升了层次感,也使得整个中控台看起来更加立体。出风口分列中部和两侧,均采用了椭圆形的轮廓设计,并采用镀铬材质进行装饰,提升了内饰的精致感。台面中部配有一块10.1英寸的悬浮中控屏,下方保留了一排简洁的实体按键,方便驾驶员进行快捷操作。车机内搭载了LingOS智联系统,内部配有GPS、蓝牙、车联网及4G网络,后期应用也能通过OTA进行升级。从实际操作体验来看,我认为系统的整体响应还算灵敏,并没有出现界面卡顿现象。

车内还配有主副驾分区的语音识别功能,在进行操控时只需喊出“你好小菱”便能唤醒语音助手,便可实现可见即可说和连续性语音输入。这一功能极大地提升了驾驶过程中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整体识别率和响应速度也较为高效,无论是导航、播放音乐还是调节空调温度,都能通过语音指令轻松完成。
在配置方面,五菱缤果PLUS同样表现出色。新车配备了1个外部摄像头和2个超声波雷达,能提供倒车影像和定速巡航等基础功能。同时,整车还带有自动驻车和上坡辅助等实用功能,进一步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在驾驶模式上,用户可在运动、ECO/经济和标准舒适三种模式下自由切换。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我发现ECO/经济模式相对适合城市道路的走走停停,此时的加速踏板设定保证了动力的柔和线性;而进入中高速路段,运动模式能提升整车的动力响应,让驾驶者能够享受到更加激情的驾驶体验。

作为一款小型SUV,五菱缤果PLUS在空间表现上同样可圈可点。新车拥有409017201575mm的身形尺寸和2610mm的轴距,相比五菱缤果,这款车型内部升级为了5座布局。座椅采用皮+翻毛皮的拼接面料包覆,内部填充保持了相对厚实的风格。前排为一体式结构,坐上去坐垫和两侧护翼能较好支撑身体;后排的座椅有着舒适的倾斜角度,我178cm的身高能获得1拳+的膝部空间,同时头顶还有接近1拳的距离。这样的空间表现对于一款小型SUV来说已经相当不错,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家庭出游都能轻松应对。
储物空间方面,五菱缤果PLUS同样做得相当到位。车内配有多个储物空间,前排扶手箱下部配有开放式的储物格,平时的钥匙、钱包、背包等物品可放置其中。后排座椅还支持放倒,使后备厢最大容积可达1450L,这样的空间扩展性对于一款小型SUV来说实属难得。在此次试驾中,我们的拍摄器材和背包都能很好地放置在后备厢内,空间表现令人满意。

动力方面,五菱缤果PLUS搭载了一台前置电机,最大功率75kW,最大扭矩180N·m。与之匹配的是单速变速箱,最高车速可达140km/h,足够覆盖日常用车需求。整车配备一块50.6kWh的神炼联电池组,支持58kW的快充功能,能在较短时间内为车辆补充电量。同时,电池管理系统带有液冷降温功能,确保了整车的用车安全。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我发现五菱缤果PLUS的动力输出整体调校风格偏向舒适。即便在高速路段切换到运动模式,也不会有太过激进的动力输出。这样的调校风格使得车辆在日常驾驶过程中更加平稳、舒适。同时,整车采用麦弗逊与纵臂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由于电池组位于底盘下方,能将车身重心进一步下移。这样的设计使得车辆在经过减速带或坑洼路段时能够保持车身行驶姿态的稳定。悬架的阻尼调校同样偏向柔和,颠簸路段所产生的振动都能被悬架大部分吸收。同时,重心的降低也能让悬架快速完成回弹,确保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