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吉利汽车与极氪科技发布一季度财报,数据亮眼:吉利汽车营收725亿元,同比增长25%;极氪科技营收220亿元,综合毛利率19.1%,创历史新高,并在香港会计准则下实现盈利5.1亿元。在数字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极氪速度”背后,中国车企如何在高端化与全球化双重命题下,探索出一条“传统基因+科技颠覆”的“第三赛道”。
图源:极氪科技集团小红书
战略整合:吹响转型集结号
今年2月,极氪科技完成对领克51%股权的收购,标志着吉利汽车内部最大规模的资源整合落地。这场合并解决了品牌定位重叠与研发重复投入的问题。合并前,极氪与领克这两个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存在价格交叉,导致内耗;合并后,两者定位清晰: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豪华市场,领克覆盖2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形成“极氪向上,领克向宽”的差异化格局。
双品牌整合以来,推进平台化技术共享,规模化优势初显成效,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为响应《台州宣言》并深化落地,极氪科技有序推进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三电、智能辅助驾驶、智舱等关键平台技术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合力构建技术护城河。
极氪与领克“双剑合璧”是战略整合计划的一部分。2024年9月,吉利汽车发布《台州宣言》,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践行《台州宣言》,回归‘一个吉利’。”吉利汽车吹响了转型的集结号。
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科技已发行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科技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极氪科技作为“排头兵”也没有让吉利汽车失望。2025年一季度财报,极氪领克双品牌首次并表,均达成历史同期最好财务表现。一季度总营收220亿元,整车销售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6.1%。一季度整车毛利率为16.5%,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达19.1%;据美股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极氪科技净亏损大幅收窄,同比降低超60%。在香港会计准则下,极氪科技一季度实现盈利5.1亿元,并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技术自研与规模化的底气:综合毛利创新高
在极氪科技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19.1%的综合毛利率创历史新高,核心驱动力或许可以归结为技术自研与规模化优势。
极氪科技凭借开创性的“三个800V”超快充生态,引领超快充技术。首发V4极充兆瓦桩,量产实现单枪峰值功率1.3兆瓦,全球第一。目前,首个V4极充兆瓦站已经在杭州投入运营,场站总功率达1440kW,每个车位都配置兆瓦桩,行业单体功率最大,可轻松实现3台800V平台的新能源车同时超快充。这一布局不仅解决用户续航焦虑,更通过超前基建锁定高端市场话语权。
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3月初,吉利汽车正式推出统一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浩瀚”,极氪科技后续新品都将搭载千里浩瀚H7、H9方案。其中,搭载千里浩瀚H9方案的极氪9X拥有L3级智能辅助驾驶能力的技术架构,全球首发双Thor芯片和5激光雷达,算力达到1400 TOPS,行业最高,从感知到算力,再到电子电气架构的全链路安全冗余,能够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高速、城区和车位到车位的L3级驾驶能力,预计在年底具备量产交付能力。
同时,极氪科技自研的Kr AI大模型与8295高算力平台结合,是行业首个主动式AI大模型座舱;极氪智舱Kr AI大模型率先完成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极氪AI OS持续引领行业最强的主动服务能力,进一步释放“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潜能。 此外,领克900接入DeepSeek,并实现大批量产上车。这种“AI工业化”能力,成为吉利对抗新势力“软件定义汽车”的差异化武器。
产品矩阵再扩大: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中国范式